楊洋
“距離期末考試還有 15 天。”
晚自習的黑板上,倒計時紅得刺眼。我盯著連續下滑的模擬成績,心里像塞進了一團濕棉花:悶、慌、透不過氣。窗外,陣陣蟬鳴此起彼伏,聒噪得讓我更加煩躁。
忽然,“啪嗒”一聲,一只帶著濕泥的蟬落在我的手背。我嚇得尖叫,猛地甩手,蟬跌落在地。寂靜的教室里,幾十雙眼睛刷地轉向我,我的臉瞬間燒得通紅。
班主任楊老師快步走來,輕輕按住我的肩膀。“別怕,它剛出土。”她蹲下,把蟬托起,“你知道它等了多久才見光嗎?”我搖頭。“一年、兩年、三年,甚至更長的時間,都在黑漆漆的泥土里。”楊老師把蟬放在窗邊,讓它慢慢爬行:“蟬不見天日,一點點積蓄力量,只為短短數周的光明。很多人替它不值,可對蟬來說,數周的生命,就是它全部的意義。”
那只蟬振翅,逆風起飛,一次次被氣流掀翻,又一次次沖向夜空。我望著它,心里像被掀開一層紗:我害怕的,其實并不是“考不好”這個結果,而是“還沒拼就退縮”的自己。
當晚,我躺在床上,耳邊回蕩著蟬鳴,腦子里全是那只倔強的小蟲。它用漫長的黑暗告訴我:終點不是黑暗,而是穿過黑暗的必經之路。
第二天,在自己的本子上,我把“倒計時 15 天”改成了“沖刺 15 天”。每做完一張卷子,我就在旁邊畫一只小蟬,提醒自己:再堅持一下,光明就在前面。
如今,蟬聲已遠,我卻常想起那只逆風而飛的小生命。它教會我:真正的勇氣,不是從未害怕,而是明知前路艱難,仍愿意在黑暗里堅定前行。愿我們都能像蟬一樣,熬過漫長的黑夜,迎來屬于自己的高枝一鳴。